《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z04100347

课程类型

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总学时

96

实践学时

50

学分

6

适应对象

大专(三年制)二年级学生

适用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含测绘)》、《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

《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12、》、《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编写教师

牛仝旺

编写时间

2018.10.09

院(部)审批

 

审批时间

 

 

二、 课程定位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塑料模具在模具生产中需求量大,结构复杂,模具专业学生掌握好塑料模具的结构、设计原则和加工方法对将来胜任本专业工作岗位起着主要支撑和核心作用。

三、 课程学习目标

1、正确分析塑料成型性能,具备编制合理、可行的塑料成型工艺规程的能力;

2、熟悉塑料模具的设计方法,能正确选择标准件进行塑料模具结构设计,要求所设计塑料模具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的能力;

3、能正确制订塑料模具制造工艺及装配工艺规程。

4、具备跟踪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探求和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5、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课程能力标准要求

(一) 知识要求

1、了解塑料工业及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2、掌握常用塑料的成型工艺特性及用途。

3、熟悉塑件尺寸公差国标的使用方法及相关规定。

4、掌握塑件结构设计原则。

5、掌握典型注射成型模具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成型工艺过程及特点。

6、了解注射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7.掌握注射模具与成型设备的关系。

8、掌握型腔数量的确定方法及分布原则。

9、掌握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0、掌握注射模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设计方法。

11、掌握成型零件结构特点、适用范围、装配要求、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及公差标注。

12、了解成型零件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及其校核。

13、掌握推出力的计算方法。

14、掌握注射模推出机构结构特点、动作原理、设计原则及应用范围。

15、了解模具温度对塑料成型的影响及加热与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

16、掌握各类标准模架的合理运用。

17、掌握压缩模、压注模的结构特点、分类、应用场合。

18、掌握中空吹塑、真空成型、压缩空气、挤出成型工作原理、成型工艺过程及特点。

(二) 专业能力要求

1、正确分析塑料成型性能,具备编制合理、可行的塑料成型工艺规程的能力;

2、熟悉塑料模具的设计方法,能正确选择标准件进行塑料模具结构设计,要求所设计塑料模具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的能力;

3、能正确制订塑料模具制造工艺及装配工艺规程。

4、具备跟踪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探求和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5、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 技术能力要求

1、能正确分析塑料的特性、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能合理选材。

2、能对塑料模具进行基本的分类。

3、能合理编制塑料制件注射成型工艺卡。

4、具有合理确定塑件精度并按国标标注塑件尺寸公差的能力。

5、会分析塑件结构工艺性并根据塑件结构工艺性优化塑件结构。

6、能合理选择标准模架、模具、注射机、能初步判断所选择的注射机与模具的适应性。

7、能根据塑件要求合理确定型腔数目、合理选择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

8、合理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正确计算成型零件工作部分的尺寸,并能标注尺寸公差。

9、能分析型腔和底板受力情况,运用公式和查表选择数据,确定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

10、能结合绘图软件和机械制图知识绘制出注射模的装配图、工作零件图和非标零件图。

11、能合理选择压缩、压注或挤出等成型方式。

12、能够合理选择应用各类推出机构。

13、能分析模具温度对塑件质量的影响、合理设计温度调节系统。

14、能合理确定工艺方案,对简易注射模进行结构设计和工艺计算。

15、能读懂压缩模、压注模的典型结构图和工作原理,正确选用各类成型设备。

16、能够正确阐述中空吹塑成型、真空成型及压缩空气成型的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17、具有设计简单气动成型模具的能力。

18、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获取相关的技术资料。

(四) 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4、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

五、 课程主要内容

(一) 项目(能力单元)与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能力单元)名称

讲授(学时)

实作(学时)

专家讲座(学时)

参观(学时)

讨论(学时)

其他(学时)

1

塑料及塑料模具基本知识

4

2

0

0

0

0

2

塑料成型工艺

18

20

0

0

0

0

3

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24

28

0

0

0

0

 

(二) 教学任务描述

项目(能力单元)一

塑料及塑料模具基本知识模块

教学目的描述

1、了解塑料工业的发展及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了解塑料的各种成型方法。

3、了解塑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4、了解典型塑料注射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5、了解注射模各组成部分的功用、相互间配合关系及加工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典型塑料注射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注射模各组成部分的功用、相互间配合关系及加工要求。

教学时数

6

教学任务内容和要求

1、了解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了解塑料成型方法。

3、了解塑料成型技术发展趋势。

4、掌握塑料的组成及工艺特性。

5、了解典型塑料成型工艺过程。

6、了解典型塑料成型模具结构原理模具制作过程。

建议教学方法与手段

电子教案讲解;实例剖析;课堂实操练习;随堂考核;分组讨论网络答疑等。

教师注意事项

注意讲授时间与实操时间的合理分配。

学习资源

教材、PPT、教学视频、等

 

项目(能力单元)二

塑料成型工艺模块

教学目的描述

1、掌握塑料成型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及用途。

2、了解常用塑料成型工艺方法,熟悉各种成型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3、掌握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4、了解注射、压缩、压注、挤出和气动成型原理。

5、掌握注射、压缩、压注、挤出和气动成型工艺过程。

6、掌握工艺参数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7、掌握注射、压缩、压注、挤出和气动成型的特点。

8、会编制成型工艺规程。

9、会分析塑件结构工艺性。

10、初步具有根据塑件结构工艺性优化塑件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2、注塑件常见质量缺陷及改善方法。

教学时数

38

教学任务内容和要求

1、注射成型原理

2、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3、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4、注射成型的特点及应用

5、压缩成型、压注成型原理

6、压缩成型、压注成型工艺过程

7、压缩成型、压注成型工艺参数

8、压缩成型、压注成型特点及应用

9、压缩成型、压注成型塑件成型缺陷分析

10、挤出成型原理、特点及应用

11、挤出成型工艺参数

12、挤出成型产品成型缺陷及解决措施

13、中空吹塑成型

14、真空成型

15、压缩空气成型

16、塑件尺寸及其精度

17、塑件表面粗糙度

18、塑件形状

19、塑件脱模斜度

20、塑件壁厚

21、塑件上的加强筋及其他防变形结构

22、塑件支承面及凸台

23、塑件的圆角

24、塑件上孔的设计

25、塑件上螺纹设计

26、齿轮设计

27、嵌件设计

28、铰链设计

29、文字、符号及标记等设计

建议教学方法与手段

电子教案讲解;实例剖析;课堂实操练习;随堂考核;分组讨论网络答疑等。

教师注意事项

注意讲授时间与实操时间的合理分配。

学习资源

教材、PPT、教学视频、等

 

项目(能力单元)三

注射成型模具设计模块

教学目的描述

1、掌握典型注射成型模具基本结构、组成及特点。

2、熟悉模具结构零部件的功能。

3、掌握各类标准模架的运用。

4、了解注射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5、掌握模具与成型设备的关系,合理选择注射机。

6、掌握型腔数量的确定方法及分布原则。

7、掌握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8、掌握注射模浇注系统的设计方法。

9、掌握注射模排气与引气系统的设计原则。

10、掌握成型零件工作部分尺寸计算及公差标注。

11、掌握各种型腔和型芯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装配要求。

12、掌握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及各类推出机构的应用范围。

13、掌握推出力的计算方法。

14、掌握模具温度对塑料成型的影响及加热与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a)  模具成型零件工作部分尺寸计算及公差标注。

b)  模具滑块、斜顶机构的设计。

教学时数

52

教学任务内容和要求

1、注射模的分类及组成

2、典型注塑模具结构

3、标准模架的选用

4、模架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5、注射机的结构

6、注射机的分类

7、注射机规格及其技术参数

8、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9、型腔数量的确定及型腔布置

10、分型面的设计

11、浇注系统设计

12、热流道浇注系统

13、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4、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5、模具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的计算

16、推出机构的结构组成和分类

17、脱模力的计算

18、简单推出机构

19、推出机构的导向与复位

20、动、定模双向推出机构

21、顺序推出机构

22、二级推出机构

23、浇注系统凝料的脱模机构

24、带螺纹塑件的推出机构

26、模具温度调节的重要性及其设计的基本要求

27、冷却系统的设计

28、加热系统的设计

29、模具设计的内容

30、模具设计的要求

31、模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32、模具设计(时间)进度安排

建议教学方法与手段

电子教案讲解;实例剖析;课堂实操练习;随堂考核;分组讨论网络答疑等。

教师注意事项

注意讲授时间与实操时间的合理分配。

学习资源

教材、PPT、教学视频、等

 

六、 学习者能力测试方法

(一) 能力测试的方法与手段

序号

能力单元名称

测试的方法与手段

鉴定要求

采用方法

鉴定人

鉴定地点

1

塑料及塑料模具基本知识

描述常用材料工艺性能

课后作业

教师

课室

2

塑料成型工艺

典型注塑工艺编制

随堂考核

教师

课室

3

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典型注塑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

教师

课室

 

(二) 课程成绩评价办法

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过程评价

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以学生和学习团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体系。由老师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操作规范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平时表现、考勤、学习态度等;课堂实训项目、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占70% ,包括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任务质量、团队协作精神、重点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结果评价

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期末考核占70%,过程成绩占30%.

3)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 =(过程评价成绩+结果评价成绩)。

 

七、 教学资源配置

(一) 主教材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屈华昌 主编。

参考资料

《塑料成型模具》、轻工业出版社、申开智主编。

《塑料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阎亚林主编。

 

(二) 主要设备与设施

1)配备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软件的60个机位的实训机房;

2模具拆装实训模具实物、拆装工具 若干。

 

八、 教师要求

理论课要求教师有“双师素质”,实训教师需要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有实际操作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

 

九、 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