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0-03-15 12:40 浏览次数:180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一、校外专家评价举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朱亦民副教授的评价)(相关链接)

1.“房屋构成与构造”是建筑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学校和课程组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课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工作卓有成效。

2. 课程组研制开发了包含图片、案例及FLASH动画等内容丰富的多媒体电子课件,改善了教学手段,教学生动直观。网上资源丰富,案例、习题集可供学生课余学习讨论拓展知识,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空间与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已建立了土木综合设计实训基地、模型制作与展示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构造实训室也在建设中,专业教学机房先进、完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有充足的、协作关系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4. 有一支敬业、实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教学质量高。

综上所述,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是一门优秀的课程。

、行业企业专家评价举例

1. 广东海外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杨宇的评价 (相关链接1) (相关链接2)

该课程组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佳,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强,既有多年从事设计的教师,也有建筑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教学、实践、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搭配合理,同时该团队还具有对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为产生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该课程组勇于改革创新,工作态度严谨,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将抽象、枯燥、机械的教学内容变成了简单、直观的知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强化训练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

该校毕业生在我公司工作能力强,工作踏实肯干,表明教师执教严谨,学生学风好,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用,教学质量高。

2. 花都区赤坭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劳启源 (相关链接)

有幸拜读了由赵冬老师主讲的建筑构造课程建设的全套材料,作为在建筑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人员,我认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其突破的地方。有感于此,是基于以下缘由:
第一,教学内容上看,该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新颖。首先采用校企联合团队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与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企业“零距离”接触。同时采用互动案例教学方法。联系该专业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实际,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案例教学。
第二,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该课程注重密切联系我国建筑人才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法,此教学法灵活渗透到从业素养、专业技能两大主线中。
第三,近几年来,该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在每个学期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担任《房屋构成与构造》课程教学的赵冬老师及其他主讲教师所获得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可见该门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第四,组织该门课程建设的赵冬老师及其他主讲教师均是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多年的骨干教师。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都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加之他们高超的讲课技艺,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创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第五,2009年我司接收了建筑工程系的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且能吃苦耐劳,各工地管理人员对顶岗学生的反映良好,体现了该校教师对学生的精心培育和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
整体看来我认为,由赵冬老师主讲的《建筑构造》课程是适应当今建筑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的经典课程,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

三、教学督导组评价 (相关链接)

《房屋构成与构造》是一门综合性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整合前期各门课程形成的单项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理解建筑设计理念,能够查阅有关建筑规范、图集,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能够进行建筑构造处理,具备与建筑师对话的通用职业能力,并为学生形成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能力平台。

课程组教师对课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展开了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全方位改革,工作卓有成效。

课程组研制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的图片及案例,网上资源丰富,并利用案例、习题集等供学生课余学习讨论以拓展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与学习环境。教学中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及其它教学资源,能形象、生动地表述知识点,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帮助

该课程已建立了土木综合设计实训基地、模型制作与展示实训室等,构造实训室也正在建设中,专业教学机房设备先进,能满足教学需要。该课程还有充足的、协作关系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2008年学院检查教学质量时,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为优秀。

四、学生的评价

1. 评教指标

 

2. 2006-2009学年度学生对课程组专职教师评价结果(平均分)

几年来,通过课程组教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在我院进行的期末教学测评中多次被评为A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结果如下表:

姓名

2006年测评分

2007年测评分

2008年测评分

2009年上半年测评分

平均分

赵冬

92.42

93.54

93.26

94.23

93.36

马宁

92.35

92.91

94.76

93.02

93.26

郑加文

——

——

93.18

92.71

92.94

2008级部分学生的感想和体会摘录如下:
    “
传统的教学方法限于课堂的说教,因而显得十分枯燥和乏味,而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每次上课,大家都可以在老师富于启发的教学中学到实用的知识,老师工程经验丰富,实际案例信手拈来,尤其是课件实例丰富、图片等信息量大,穿插于课程的工地见习和典型建筑见习最令我们兴奋,可以看到大型的基坑,施工中的主体工程,室内装饰施工等,也去了珠海、澳门等参观经典的建筑,使我们加深了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和理解。……”
    “
当听老师说要自己设计一个楼梯构件的时候,先是想我能行吗?为了做好设计,我们对教学楼的楼梯进行测绘,从网上查找相关的图片,还要查阅建筑设计规范等。在设计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一个问题的解决,那种快乐是光从书本学习体会不到的。课程中的小设计给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它让我们自觉地、自愿地学习,学习效率提高了,自学能力增强了,我想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如此吧。……”
    “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感觉非常满足,因为该门课给了我们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爱好去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我感到在自己快乐的范围内找到乐趣,学到知识。同 老师的指导更具体更详细。看着自己亲手画出来的设计图,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
这门课程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的精神,每一次小组讨论,大家都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分工协作,虽然我们有时也会争吵,但很多设计的想法就是争吵中跳出来的。通过该门课,我们不由得感叹,原来课程还可以这么上!……我认为大学生太缺乏动手能力,而这次课程给予我们相当好地锻炼机会。在不断地探索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激发了很多灵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而此种种都是从前缺乏,甚至是不具备的。这门课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给了我无限的信心。……”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