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产业学院
建设内容
您当前位置: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发布时间:2021-11-24 10:27 浏览次数:557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与迅达电梯、日立电梯、三洋电梯的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与广东省电梯协会、清远市人才培训基地合作,吸纳广日电梯、菱王电梯等更多的电梯企业参与产业产业学院的建设,打造“政校行企”多元主体协同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合作,建立多方共赢的长效育人机制。

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由政企人员构成,理事会负责对专业设置、专业群和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专兼职教师选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由政企知名人士担任理事长,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设院长1名,由二级学院院长兼任;副院长若干名,其中至少一名副院长由企业方人员担任,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

推进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校企双方共建产业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允许合作企业对产业学院的产业班进行冠名,开展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高水平专业建设

政校行企共同开展省高水平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按照专业设置与电梯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对标国家职业标准、先进企业技术技能标准和工作岗位规范,共同开发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标准+职业标准”融合课程体系、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特色教材教材,将先进企业生产规范、技术元素、优秀文化等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开展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实施“职场化+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共同开发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5门以上课程和5本以上教材

全面推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模式,深入开展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电梯维修保养》、《智能网联电梯维护》两个1+X考点。学校与合作单位,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在校生规模占比30%以上,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占学校专业课总课时的20%以上。

3.打造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加大校内教师转型力度,专任教师到产业学院所服务的行业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每年不少于2个月,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完善“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引进行业企业资深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聘请行业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工程型教师为学生授课。企业培训师常驻学校,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

兼职教师数量按校内教师1:1配置,由校企合作单位的培训师、工程师等构成。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占学校专业课总课时的20%以上。

4.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和创新教育基地

“引企驻校、引校进企”,建设校企共同投入、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的综合性、开放性智慧电梯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训教学基地,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和培训。与2个以上合作企业建设稳定的高水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联合迅达电梯、三洋电梯合作单位共建技术技能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等产学研服务平台,支撑电梯产业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微电梯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与行业企业开展科普、工匠精神公益宣横向课题研究,横向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入帐经费不少于40万元。政校企合作开展对外培训,培训到款额不少于20万元。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