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项目结题验收登记表> 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发布时间:2022-04-23 22:08 浏览次数:214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一、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一)建设有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国海警南海分局渔政总队等八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基地采取双主体协同教学模式,建立了长效的协同育人实践机制,促进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内容的深度融合,同时,促使学生组成朋辈小群体在校外基地开展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服务工作,推动学校与基地双主体的协同育人。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走课堂”实践教学平台集中体现了“三全一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改革与创新成果。该平台是一个集实践项目管理、实践资源共享、实践成果展示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如,“网站网页”展示的模块包括: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团队、实践基地、实践项目、实践活动、实践资源、学生优秀作品等;“实践项目管理”主要根据实践教学方案,创建实践项目,并设置综合考评规则;“实践基地管理”主要是将基地介绍信息将展示在实践教学网站上,并开通在线预约,支持校内师生和社会团体预约参观;“实践资源管理”主要是支持教师上传、共享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报告管理、实践成绩评定”主要是学生提交各个项目的实践报告,上传实践作品,同时,支持教师查看各班级完成进度,批阅学生报告,推荐优秀作品;“导出实践手册”主要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电子版实践教学手册。

平台有效推动了数字化“社会大课堂”的教学改革创新,实现了社会实践足迹线上线下的有机链接,促进了师生社会实践的互动交流、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空间和途径,更好地顺应了思政课数字化的大趋势,满足了互联网原住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了同学们通过互“晒”互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

二、项目教学改革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3+X”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构建》(项目实践报告)主要是依托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针对高职思政课长期以来存在“实践性不足、不规范、不持续”“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脱节,知行合一性不紧密”以及“实践育人功能不强、实效性不高”问题,历经八载探索和培育,建构起了1个以项目导向、学生主体、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以及具有深度实践特征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3+X”实践育人新模式。模式中的 “3”是指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指推动组成师生共同体、共建结对体和多元协作体等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指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项目项链式分布以及分阶段实施,从入学至毕业紧密链接,实现对学生成长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建立思政课“3+x+y”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实施“三元一体”定量化考核机制,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位实践育人。“X”则是指思政课实践育人过程中的多变量,具体为“多主体、多项目、多场域和多形式”,以动态的多变量与时俱进地提升实践育人效度。

该模式创造性推动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全面全新的改革:从多元主体上组成师生共同体、共建结对体和多元协作体等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全员育人;从课程育人功能的角度,深入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实现对学生成长全过程育人;从学生发展目标上,建构思政课“3+x+y”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实施“三元一体”定量化考核,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育人动态过程上,以动态的“X”变量与时俱进推进思政课实践育人“多主体、多项目、多场域和多形式”发展,不断提升思政课实践育人效度,进而构建起了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的“3+X”实践育人新模式,以模式创新彰显了成果特色。

成果先后被江苏农林、黄河水利职院等40多所省内外高校同行学习和推广,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研讨会,8家省级党报和知名网络媒体予以报道。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教材成果是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教学积累为基础,大量吸收省内外专家同行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动向、新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架构内容:第一“位”是理论篇,它从理论的高度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统一的方针策略,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第二“位”是体验篇,它承上启下,是在理论指导下探索形成的开展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典型案例,是理论的实践诠释,也是实践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第三“位”是实操篇,它为实践教学的最终实现制定详尽的操作办法和流程,亦具启发和借鉴意义。“三位”是服务于“实践教学”这个“体”的,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这个角度看,此教程的结构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教程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强的逻辑性,同时具备实效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实际上就是本培育建设项目思政课教师“外在理论的应用——吸收与反思——结合实践而内化——自我理论的形成——实践的再检验”过程的反复以及实践教学认识的总结和升华。

(三)发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思路与实践——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为例》等21篇教改论文和相关学术论文,立项了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批准号:17JDSZK01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基于项目链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深度实践教学方法研究》(批准号:21SZK13930002)等8个省(厅)级以上教改课题。

三、项目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要求》主要是推行“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导师制,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采取“教师主导五步法”和实施“学生主体四要求”,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的身份定位和各自职责,确保“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运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考核细则》主要是从考核终端评价上制定“三元一体”定量化评价考核标准,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以三元作为独立要素,并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做到知识考核精细化、能力考核实战化和素质考核标准化,从而将三元合一,形成一体化运行,以全方位目标导向考核评价学生,同时,考核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各项实践内容的具体要求完成三项必修内容和三项及以上限选任选内容。各项内容考核成绩按一定占比计入课程总评,即:课程总评10%*必修内容1+15%*必修内容2+25%*必修内容3+50%*限选任选项目总评得分。通过制定“3+X”新的实践教学评价定量化,确保“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科学考核导向,从而增强全方位深度实践育人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暑假社会实践工作细则》主要包括有暑假调查研究工作思路与流程、暑假调查研究工作流程、暑假调查研究工作组团形式与团队任务、暑假调查研究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暑假调查研究实践项目的实施与执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提交与考核、暑假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等内容,以保障暑假社会实践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