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赛课证融合下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
您当前位置: 实施计划

实施方案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4 20:06 浏览次数:285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1)依托职业技能竞赛构建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人

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适应技能大赛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建设融合。依托技能大赛重构课程体系,将技能大赛能力与创新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植入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和课程资源

教学方法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大赛思维、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教师队伍融合。在师资队伍培养上采用四进方式,即坚持内培与外引相融合,采取送出去、送下去的办法,通过采用专家进学校骨干进协会、教师进企业、技艺进赛场四进方式,拓宽教师视野,将技能大赛能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作为专业课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指导技能大赛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专业教师队伍与技能大赛、创新的深入融合。

实践平台融合。整合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实现资源与平台共享,拓展技能大赛训练项目与创新项目开发实施空间。

课岗深度融合。以新大陆公司深度合作为例,开发出了高职课岗深度融合课程标准和管理评价标准,设计出了包含岗位数、岗位操作及技术要求、在岗人数、在岗工作时间、轮岗等具体内容的课岗课程安排表,明确了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2)依托职业技能竞赛重构技能大赛能力与岗位能力课程体系

依托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研究确立培养技能大赛与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共同建立课程标准、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审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标准。目前,物联网专业按照公共基础模块(技能大赛与职业通用能力)、技术平台模块(技能大赛与职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方向模块(技能大赛与职业综合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如图 1 所示。


1 课程体系重构示意图

该课程体系以拓宽口径、发展个性、注重创新、适应需求为基本特征 ,实现了技能大赛能力、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天生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3)依托职业技能竞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

能力与素质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根据技能大赛与岗位能力重构学习情境 ,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线,以技能大赛能力、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调整课程体系知识序列和内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单元(工作任务)为依托,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国家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课程、信息化课程、项目式课程建设中,邀请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编写紧跟技能大赛技术、工艺发展的教学资源与教材,扩大教学课程范围,并针对不同性质课程融合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新方法,如图 2 所示,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课程教学方法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灵魂,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的根本途径。物联网技术专业与新大陆公司开展了产教融合,实施了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和技能大赛对接[3]。在教学上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分阶段到该公司实习实训,实训期间还开展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4)依托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指导

职业竞赛能力水平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树立了全方位、开放式建设理念,确立了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目标,建立了校企共建、分配激励机制 ,构建了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模式,全面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紧紧依托双师、双高、名师、团队工程,实处发力,加强专兼职骨干师资队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大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下一篇: 具体实施计划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