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人才培养质量> 佐证材料> 建筑设计技术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设计技术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2-05-06 13:10 浏览次数:1052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560101

一、培养目标及人才标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掌握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适应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前期及建筑咨询活动需要,可从事一般民用建筑设计辅助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咨询、效果图制作、建筑策划和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通才型、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基本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

基本学制:在校学习3年,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

(三)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25学分,其中必修课107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

(四)专业特色及就业方向

1、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美学修养和艺术造型能力,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在课程训练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本专业毕业学生具有娴熟的工程图识读和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以及具有室内外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

2、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型建筑设计单位以及装饰、园林、城镇规划部门,从事中小型建筑室内外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表现图绘制及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建筑咨询公司、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建设单位,从事建筑开发过程中的建筑设计、建筑策划、设计咨询、建筑技术管理、建筑工程策划及建设项目开发等工作等领域的工作。

(五)职业岗位(群)定位及岗位素质/技能分析

序号

职业岗位(群)名称

岗位素质/技能描述

专业支撑课程

1

中小型建筑设计单位、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机构或城镇规划管理部门的建筑设计员、建筑设计CAD制图员

职业岗位定向为建筑设计和管理一线人员,进行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室内外方案、施工图设计、规划管理的工作,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工作。

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园林景观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表现技法,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物理与设备等课程。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建筑效果图公司、建筑模型制作公司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室内项目的建筑效果表现、模型制作、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动画设计与管理工作。

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构造,中外建筑史,建筑美术,三大构成,建筑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基础与辅助设计、天正建筑、Sketchup3Dmax建筑制作、photoshop)等课程。

3

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设计技术管理员

从事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工作、中小型建筑设计工程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概预算控制、合同履行等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

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园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法规与招投标,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物理,建筑法规,建筑设备,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概预算,房地产经济等课程。

4

建筑咨询、策划公司文案人员

从事建筑开发过程中的建筑策划、设计咨询、建筑技术管理、建筑工程策划及建设项目开发等领域的工作。

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法规与招投标,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建筑工程概预算,房地产经济,应用文写作,广告学等课程。

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要求

(一)基础能力(必考):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证书(A级或B)

2、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证书课程水平考试(一级或以上)

(二)核心职业技能(必考):

1、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资格证书(OSTA)AutoCAD绘图员;

2、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资格证书(OSTA)Photoshop图像制作员。

(三)岗位(群)技能(选考):

室内装饰初级设计员国家(五级)职业资格,高级建筑模型设计员,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建筑类),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资格证书(OSTA)3D MAX图像制作员,室内装饰设计员,设计技术管理员,建筑预算员,建筑资料员。

三、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

(一)毕业生知识要求

 

知识类别

知识内涵

课程设置

政治理论

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具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廉洁修身。

英语知识

基础英语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听、说、读、写的能力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Office应用能力,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互联网应用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文素养知识

应用写作,人文修养概论,逻辑学,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口才艺术与人际沟通,现代社交礼仪,现代公共关系,旅游公共关系,演讲与口才,中国古代文化鉴赏,经贸与秘书见习等。

应用文写作、影视欣赏、口才艺术与人际沟通、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等

专业基础知识

在哲学、美学、文学、历史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专业软件;掌握建筑结构、力学、材料、构造及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空间形体表达基础、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建筑美术、造型基础、建筑制图、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等

专业技术知识

掌握建筑空间及形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及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各种类型建筑设计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具有建筑方案设计能力和建筑师业务实践基本知识,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工程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建筑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设计,建筑物理与设备,建筑构造,建筑施工等。

专业拓展知识

了解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了解社会条件与建筑的关系,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了解建筑相关经济知识、法律、法规与标准,了解建筑与人文学科、边缘学科及其它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物理与设备,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法规和招投标管理等。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

 

能力类别

能力要素

对应课程

职业能力证书

基础能力

英语应用能力

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的能力。

大学英语

 

 

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达到B级或者以上

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等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程序设计语言,AUTO cad绘图,3D max

Photoshop

 

 

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或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二级以上证书;

就业创业能力

获取求职信息的能力;撰写求职自荐书的能力;求职答辩能力;签订劳务合同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应用文写作

 

普通话三级甲等或以上证书

社会适应能力

现实生活应对的能力;

解决矛盾的能力;

与人合作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与健康,礼仪与社交,

演讲与口才

 

 

职业

基本能力

 

具有较强的建筑设计制图、识图能力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和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建筑施工图绘制的技能。

建筑制图,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

AutoCAD绘图员,

Photoshop图像制作员,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建筑类)

                     

职业核心能力

 

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具备建筑方案设计能力、设计表现能力和建筑师业务实践基本知识,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工程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美术基础,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建筑构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表现技法,建筑材料,建筑法规

 

 

国家室内装饰设计员职业资格证书(五级)

 

(三)毕业生素质要求

 

素质

内涵要求

培养途径

思想道

德素质

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论课和实践课、“两课”、素质拓展教育课及活动、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等。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做遵纪守法和为人民服务的好公民;做“四有新人”,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具有严谨、务实、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

文化

素质

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进行信息、思想、感情的传递、表达和交流;具有文学艺术美学修养;

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时代有关热点问题。

理论和实践课中融入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素质拓展教育课及学生活动等。

身心

素质

身心健康,能准确处理、应对遇到的现实问题;具有体育卫生和运动保健素养;能够树立自觉锻炼、终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体能达到规定标准。

体育课、健康与心理卫生课、综合教育活动、素质拓展教育课及学生活动等。

职业

素质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美学修养,具备中小型建筑室内外项目的设计控制能力与造型能力;具备较好的理解沟通能力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团队合作态度;对建筑设计专业有热爱和追求,对业界动态有一定的敏感度;熟悉各类2D3D设计软件,并有一定的手工草图能力与模型制作能力。

 

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园林景观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表现技法、建筑材料、建筑法规、建筑物理与设备。

 

四、课程模块与课程设置

()基本素质与能力

1、入学教育与军训(含军事理论)(课程代码0010100175学时,3学分,必修)

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加强学生在校的组织纪律性。

2、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代码1710100354学时,3学分,必修)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

3、廉洁修身(课程代码1710100516学时,1学分,必修)

教育引导大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良好品德基础。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代码1710100272学时,4学分,必修)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形势与政策(课程代码1710100480学时,1学分,必修)

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6、大学英语I(课程代码1610100172学时,4学分,必修)

该课程是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公共必修基础课。教学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基础加专业、实践加知识、自学加讲解、素质加综合”的有机结合。课程知识目标及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学期完成教材第一册及第二册部分内容。

7、大学英语II(课程代码1610100290学时,5学分,必修)

《大学英语II》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标是接受大学英语III课程教育和考试辅导后学生参加实用英语AB级考试的累积合格率为75%。本学期完成教材第二册部分内容,同时进行实用英语AB级考试专项复习辅导,从语言点的积累到做题方法的训练,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8、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1910100164学时,3.5学分,必修)

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技术、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基础及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办公软件的水平。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9、体育I(课程代码2010100127学时,1.5学分,必修)

通过 教授体育理论、体育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树立学生自觉和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10、体育II(课程代码2010100236学时,2学分,必修)

通过 教授体育理论、体育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足球、排球、毽球、田径),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树立学生自觉和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11、大学生健康与心理卫生(课程代码2210100118学时,1学分,必修)

通过教授学生心理健康与生理卫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健康问题的预防知识与应对技巧,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生活。

1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代码2310100220学时,1学分,必修)

自我职业探索能力、职业测评及分析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13、就业指导(课程代码2310100112学时,0.5学分,必修)

获取求职信息的能力、撰写求职自荐书的能力、求职面试答辩能力、签订劳务合同的能力。

14、就业指导(课程代码2310100112学时,0.5学分,必修)

获取求职信息的能力、撰写求职自荐书的能力、求职面试答辩能力、签订劳务合同的能力。

15、创业教育(课程代码231010048学时,0.5学分,必修)

创业准备能力、创业政策理解能力、创业实践能力。

(二)职业基础与技能

16、建筑美术(一素描)(课程代码1011201160学时,3学分,必修

通过大量结构方式、明暗方式素描写生练习,掌握一定的素描艺术造型技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对造型的构想、形式的探求等方面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今后在建筑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17、建筑美术(二色彩)(课程代码1011201260学时,3学分,必修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然界色彩产生的原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初步掌握运用色彩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色彩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对象的形与色,并具有色彩写生、创作的一般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18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课程代码10112023101120211011202284学时,4学分,必修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培养艺术审美观.构成艺术,是现代应用设计的基础. 三大构成的学习在于拓展艺术视野,启迪设计灵感,培育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训练学生对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与创造性的应用。

19建筑制图(课程代码1011201388学时,4.5学分,必修

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样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0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代码10112014116学时,6学分,必修

通过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建筑观,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案表达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动手、创造的能力,掌握空间分析的方法,提高理性认识建筑的能力。

21建筑表现技法(课程代码1011201760学时,3学分,必修

本课程通过效果图常用绘制方法的训练,巩固透视阴影作图方法,有效的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与三维表达的关系,熟练地掌握二至三种环艺设计的表现方法,达到设计与表现手脑合一的目的,加强建筑空间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2建筑构造(一)(课程代码1011201854学时,3学分,必修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了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构造特点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构造设计和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方法。

23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课程代码1011201960学时,3学分,必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掌握掌握梁、桁架、刚架、拱、索等结构形式及其受力性能,为以后学习砖石结构、多层与高层结构、中、大跨结构选型等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为学习建筑设计专业课打下一定的结构理论基础。

(三)核心职业能力与考证

24、建筑设计软件(CAD+天正)(课程代码1011301654学时,3学分,必修)

本课程主要阐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CAD技术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表达建筑设计的能力,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基本方案设计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的概貌,熟悉和建筑、规划设计相关的软件应用。

253DS MAX(课程代码1011301754学时,3学分,必修)

学习效果图制作基本理论及流程,通过建筑室内外构件的创建方法及把握建筑感、尺寸、比例、虚实、等;掌握建筑材料的制作表现,各种材料质感的模拟,室内外照明打光方法、技巧;效果图的合成加工、光影处理、色彩表现、景观合成及构图、特效制作等等效果图综合表现技法。

26Photoshop(课程代码1011301836学时,2学分,必修

本课程强调应用,从应用目的出发,掌握平面图形图像的处理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将前期绘制的三维效果图转制为电脑效果图的技能,全面理解实际设计工作流程以及效果图后期合成处理的典型技法。

27建筑设计()(课程代码1011301954学时,3学分,必修

通过小型建筑系列设计,使学生逐步掌握小型建筑方案的立意构思、优化比较、修改深入以及最终表现的方法与步骤,是建筑设计课程的准备及起步阶段。

28建筑设计(二)(课程代码1011302136学时+1.5周实训周,3.5学分,必修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及空间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素质。通过设计,进一步训练学生方案构思能力及绘制草图和正图的能力。

29、建筑设计(三)(课程代码1011302336学时+1.5周实训周,3.5学分,必修

通过设计训练,使学生在现有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民用建筑设计能力,更加熟练掌握一般民用建筑设计手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风气,使其能更熟练地掌握大型民用建筑设计的每一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建筑设计综合能力,为今后具有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能力打好基础。

(四)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

30、认识实习(课程代码10114011,1周,1学分,必修

认识实习是学生在已学习建筑制图和建筑设计基础等专业知识过程中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参观典型建筑,建筑工地等场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31毕业设计(课程代码01112099,150学时,6学分,必修

课程目的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达到综合运用前三年所学的各类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设计技能,专业调查与实践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毕业生的知识综合能力,文献资料收集及整理分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述设计意图的能力,充实,完善毕业生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社会工作体验,提高毕业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32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课程代码01112098450学时,18学分,必修

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工作中,能综合运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得以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以提高,并增强其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并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并具有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五)职业技能拓展

33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代码1011201518学时,1学分,限选

本课程主要阐述了公共建筑物设计中所涉及的共性问题,既有基本知识、设计原理,也有建筑创作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方法、构思途径及建筑形象的创作的基本原理。

34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代码1011505736学时,2学分,限选

该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初步园林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掌握初步园林设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加深对建筑室内外设计的综合理解。

 

 

35建筑物理与设备(课程代码1011503054学时,3学分,限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和建筑热学的基本知识。本课程主要阐述了建筑设备涉及到的水、暖、电各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技术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中涉及到水、暖、电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了解建筑设备的功能、用途和建筑设备的系统布局,理解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中如何合理安排建筑设备与空间,以及打好与各设备工种良好配合的基础。

36中外建筑史(课程代码1011502436学时,2学分,限选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了中外国建筑简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有关建筑文化的综合知识,提高建筑历史修养。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历史进程和建筑情况,同时把一些较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同建筑艺术特点紧密结合,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反映各个时代(地区)的特定文化现象。

37建筑施工与材料(课程代码1011502836学时,2学分,限选

该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合理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并为学习有关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建筑施工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及质量验收方法,能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38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代码1011505636学时,2学分,选修

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以及发展趋势;着重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小型课程设计练习,培养学生室内设计的能力。

39规划设计原理(课程代码1011505536学时,2学分,选修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历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有关建筑文化的综合知识,提高建筑历史修养。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建筑情况,同时把一些较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同建筑艺术特点紧密结合,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反映各个时代(地区)的特定文化现象。

40工程测量(课程代码1011503236学时,2学分,选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控制测量及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的基本方法,熟悉地形图的应用,了解工业及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建筑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具有运用各种测量资料的基本知识。

41建筑法规和招投标管理(课程代码1011505936学时,2学分,选修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我国建设领域内现行的有关城市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建设工程的发包与承包,建设工程监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城市房地产开发与交易,市政工程建设等方面法律规定的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关于建筑法规及业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社会培养建筑设计专门知识兼具建筑法规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材。

(六)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育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为人文社会科学类(包括教育、政治、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法律、经济等)和自然科学类(包括科学普及、科学史、科学方法论、生态环境、现代高科技介绍等)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学生在《全院公共选修课程表》中选修,至少选修6学分。

42、艺术设计欣赏(课程代码1011600636学时,2学分,选修)

课程通过观赏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绘画、雕刻等美术作品,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画种的流派、风格和艺术特色,使学生能掌握美术分类的知识,对中外绘画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有个大概、初步的了解。

43、建筑摄影(课程代码10116007, 36学时,2学分, 选修)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理论,掌握摄影(重点是与专业相关的建筑摄,城市,风景园林摄影)的基本技艺,具备一定的摄影艺术素养,逐步培养与提高艺术鉴赏修养和艺术创作能力。

44、应用文写作(课程代码1112600118学时,1学分,选修)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45、演讲与口才(课程代码1112601018学时,1学分,选修)

本课程运用演讲学与口才学的理论,借鉴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论述了演讲学与口才学的基本原理与主要规律。使学生掌握演讲的技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从事各类演讲,以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演讲能力和综合素质。

46、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代码1112600718学时,1学分,选修)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国学的基本内容:经史子集;熟悉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流派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及文史哲的主要作家和著作。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以及中医学的辨证思想和养生方法。要求学生在了解文化现象和遗迹的同时,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熏陶和升华。

 

 

五、集中实践教学安排表(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时间安排

学分

各学期周数分配

00101001

入学教育与军训(含军事理论)

3

3

3

 

 

 

 

 

10114011

认识实习

1

1

 

1

 

 

 

 

01112099

毕业设计

6

6

 

 

 

 

6

 

01112098

顶岗实习(毕业实习)

18

18

 

 

 

 

 

18

10114012

建筑设计实训周

3

3

 

 

 

1.5

1.5

 

10114014

建筑构造实训周

1

1

 

 

 

1

 

 

   

32

32

3

1

 

2.5

7.5

18

 

 

 

 

六、教学活动学时(周数)安排表 

               

学年

学期

课堂教学

(含考试)

集中实践周

暑假

寒假

合计

周数

学时

周数

学时

15

509

3

75

 

5

18

19

420

1

25

7

 

20

20

421

 

 

 

5

20

17.5

288

2.5

63

7

 

20

12.5

160

7.5

188

 

5

20

2

 

18

450

 

 

20

  

86

1798

32

801

14

15

118

 

七、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比例

 

课程模块

学时数

占总学时比例

学分数

占总学分比例

基本素质与能力

615

23.7%

29

23.2%

职业基础与能力

664

25.5%

34

27.2%

核心职业能力与考证

270

10.4%

15

12%

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

726

27.9%

29

23.2%

职业技能拓展

216

8.3%

12

9.6%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教育

108

4.2%

6

4.8%

    

2599

100%

125

100%

理论课总学时

1014

39.1%

 

 

实践课总学时

1585

60.9%

 

 

    

2599

100%

125

100%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