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您当前位置: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来源:方永文     发布时间:2011-06-17 13:58 浏览次数:996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结合本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课程定位

按照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 的思想要求,传授体育文化,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课程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教育部《刚要》及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3个领域的目标。

   (1).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成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生理、心理)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学会调节心理健康,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3).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学期及对应的学时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27学时——专项理论3学时,体育实践课24学时;

 一年级第二学期体育课36学时——专项理论4学时,体育实践课32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促进学生健康,掌握两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自觉地进行科学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课程的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学生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学生体育基础参差不齐。

解决办法:

 所有运动场所免费对所有学生开放,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进行。

课外体育活动

 以多样的体育竞赛为龙头,与团委、校内各级学生会、体育社团发起组织的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赛、校运动会、新生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带给全校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为广大学生搭起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同营造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对体育教学起到有力的补充,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和体育观,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