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特色与政策支持> 特色课外体育活动> 特色课外体育活动

特色课外体育活动

来源:方永文     发布时间:2010-10-14 15:07 浏览次数:1028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和组织形式之一,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身心正常发展,巩固体育课所学技术、技能,陶冶思想情操,丰富课余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根据本院场地设施、专业设置及学生兴趣爱好等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部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会精神,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统一行动,让亿万学生走向广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我院大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从教学内容多样化;形式游戏化;方法竞赛化;管理制度化。”四个方面入手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我们在新课程体育学科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做了初步尝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活动内容多样化

1、与体育课教材相结合

任何一个教材的学习,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劣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将产生着直接的至关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对象,教材、任务的不同,具体地选用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有多样的组织形式。

例如,在活动方式上有多种选择。可以让学生以个人形式进行独立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同伴一起活动;有时教师可以组织大家集体练习,有时教师还可以让大学生开动脑筋,独立进行有创意的练习。

2、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

课外活动抓“达标”已是现在学校一贯坚持的体育制度。因此,“达标”项目也成为课外体育活动唱“主角”的内容,从而既保证了平时“达标”锻炼和测验的时间,也避免了每年由于“达标”测验工作的紧迫而把体育课上成“达标测验课“的弊病。

3、与群体竞赛相结合

学院除了按传统开展校内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外,还要结合省、市的比赛,进行选拔性的比赛活动。为避免偏重赛事的结果,学校统筹安排,使平时的活动有练有赛,既赛又选,形成多层次结构,使校内外的比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活动形式游戏化

我们选择学校里的一些非运动场地,如草坪、大楼前的开阔地、林荫大道等场所,也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山坡、胶林等,让学生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兴高采烈、兴趣怡然地进行体育游戏活动。

游戏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此,活动中借助游戏的形式,把一些本来较枯燥的锻炼内容“寓练于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这样,用游戏形式把枯燥的练习贯穿起来,有如把苦口的良药裹上一层糖衣,增加了趣味性,也增加了锻炼身体的实效。

三、活动方法竞赛化

由于大学生都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一听说进行比赛就跃跃欲试。体育部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开展系与系之间、同年级班与班之间的比赛活动。形式项目对抗,体能对抗,项目混合(男女)对抗等,比赛对手势均力敌,参赛积极性非常高。

四、管理制度化

体育部在管理上坚持制度化,关键是做到“四落实”。即:时间落实,由体育部统一安排活动,按时开展,不得“借用”;内容落实,由体育教师统一排定活动内容表;场地器材落实,在活动内容表内明确规定场地范围和器材数量;活动前各班体育委员领取器材布置场地;组织落实,由班干部组织学生练习,体育教师负责整体指挥,进行练习指导或组织竞赛活动,系部领导和任课教师分别参加活动。

体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学习各项有关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例,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有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上一篇: 课程的主要特色 下一篇: 教学效果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