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精品课程学期测评简表(自评)
一级指标 |
序号 |
二级指标 |
状 态 |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
条件建设 |
1 |
经费投入 |
|
|
|
|
2 |
场地器材 |
|
|
|
|
|
3 |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 |
|
|
|
|
|
教学管理 |
4 |
教师行为规范和执行教学常规 |
|
|
|
|
5 |
教学研讨与观摩 |
|
|
|
|
|
6 |
有无教学事故 |
|
|
|
|
|
7 |
院系领导及教授听课评价 |
|
|
|
|
|
教学质量 |
8 |
学生对课程测评反馈 |
|
|
|
|
9 |
学生选课的点击率 |
|
|
|
|
|
10 |
发表教学论文与国内外高校交流情况 |
|
|
|
|
|
总 体 评 价 |
|
|
|
|
表二: 精品课程教师授课状况测评表(学生用)
序号 |
内 容 |
状 态 |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
1 |
精神饱满、态度认真、作风严谨 |
|
|
|
|
2 |
坚持课堂常规、准时上下课 |
|
|
|
|
3 |
讲解时机得当,思路、语言清晰 |
|
|
|
|
4 |
示范动作准确、重点突出 |
|
|
|
|
5 |
教法运用合理、有效 |
|
|
|
|
6 |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
|
|
|
|
7 |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练习 |
|
|
|
|
8 |
师生交流好、课堂气氛和谐 |
|
|
|
|
9 |
教师个人魅力 |
|
|
|
|
10 |
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色 |
|
|
|
|
总 体 评 价 |
|
表三: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测评简表(管理人员与专家用)
一级指标 |
序号 |
二级指标 |
状 态 |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
课程定位 |
1 |
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思路,定位于国内一流 |
|
|
|
|
2 |
结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进展及发展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及教学理念,保证课程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
|
|
|
|
|
3 |
通过课程教学达成学生的体育意识、知识能力和技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人格的同步发展 |
|
|
|
|
|
教学方法 |
4 |
体现出与本校办学水平相一致的融入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 |
|
|
|
|
5 |
建立和采用与本校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法手段,启发学生自主地学习与实践,促其形成体育习惯 |
|
|
|
|
|
6 |
针对课程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
|
|
|
|
|
7 |
有重点地落实讲解、示范、练习、纠错、辅导及考核等体育课程教学的六个要素 |
|
|
|
|
|
教学条件 |
8 |
有相应的高水平教材、教学参考书 |
|
|
|
|
9 |
有相应的教学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及网络咨询 |
|
|
|
|
|
10 |
场馆设施较先进、课程专用的服装、器材符合项目要求 |
|
|
|
|
|
教学效果 |
11 |
教学研究成果丰富,有较大影响 |
|
|
|
|
12 |
学生对教师评价高 |
|
|
|
|
|
13 |
课程为学生选课热门,学生受益面大 |
|
|
|
|
|
14 |
学生掌握该课程教学的“三基” |
|
|
|
|
|
师资队伍 |
15 |
课程负责人(带头人)具有较公认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
|
|
|
|
16 |
师资结构合理(年龄、知识和职称等) |
|
|
|
|
|
总体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