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课程设置> 课程的历史变革

课程的历史变革

发布时间:2010-03-04 22:39 浏览次数:549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广东成人科技大学)成立于1958年,2005年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自1985年,就开设会计专业,而《财务会计》一直作为会计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开设,已经有近25年的历史。作为基础会计的后修课程,自开设以来,《财务会计》无论是在我院会计专业体系中,还是在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授课人数达10000人左右。《财务会计》课程因其历史沿革成为我校最为悠久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又因其不断创新改革、与时俱进而成为我院实力最强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在我院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程基础建设初级阶段(1985-1994年)

课程设立之初,财务会计内容主要停留在八十年代初期西方财务会计与前苏联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内容比较陈旧,而且当时我院的财会类教师力量也明显不足,大量教学任务需要外聘教师担任。虽然学校已在业余班和全日制班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但此阶段本课程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只是一个基础,当时也没有专门的系部进行管理,日常的教学管理隶属于教学基础部。

第二阶段:专业课程建设阶段(1995-2004年)

这一阶段,随着学院加大发展步伐,大量引进师资,学院成立了商务管理系,教研活动通过市场调查,围绕当时成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逐步规范课程建设。《财务会计》作为学院会计专业的主干课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的教学团队也开展了系统的专业课程建设,制定与完善了专业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学时和实训时间等,初步规范了我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案、习题及考试方式等,所以该阶段是十分关键的10年,为《财务会计》课程向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精品课程建设阶段(2005-2009)

2005年学院转制普通高校后,在商务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以会计专业为龙头,银、证、保特色专业”的财经系,《财务会计》课程的建设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主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中都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日趋先进,实践教学成效显著。校内校外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使教与学的情景更加真实;承担本课程教学的学院老师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老师,组成了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求、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课程建设向精品课程迈进。并不断完善了电子教案和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件,普遍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院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推进院企合作、工学结合,请专家参与和指导课程建设,先后建设了启明星会计师事务所、光领会计师事务所等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了一批企业一线的会计专家为兼职教师,开拓发展了校外实践课堂;校内的实践教学增加了财会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珠算与点钞实验室、ERP沙盘演练室、金融综合实训基地.《财务会计》创建为精品课程,成为我系一项首要工作。在20多年的发展沿革中,《财务会计》课程从教材、师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建设。2006年我系陶克东高级会计师主编了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财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练习集》,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培正商学院等多家高职高专兄弟院校采用效果非常显著。为响应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切实举措,20067月起我系教职工先后主编或参编教材、教辅及实讯教材12部,如《财务管理》(李瑛)、《财务会计》(陶克东主编)、《基础会计学》、《审计学》(刘华光);《汽车金融》周建珊主编等,还编辑了大量《实训教学指导书》、《财务会计实训资料》及专业习题、练习思考题,方便学生自学和训练。近期编写了《财务会计习题册》及《经典案例》,提高本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针对广东珠三角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会同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编写了《珠三角纳税实务》、《珠三角税收政策汇编》、《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商业企业会计实训》、《服务业会计实训》等5部与广东经济相适应的内部教材。

2师资队伍建设。2006年,随着我院迅猛发展大量引进师资,财经系成立了财会教研室、金融教研室、财务管理教研室,汇集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双师型”教师;现拥有专兼职专业教师27人,中、高职称的占有8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围绕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逐步规范课程建设,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始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领域的改革,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完善了专业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大纲、课程学时和实训时间等,我们已经完成人才培养方案7部,课程标准70余课次,制定与修改教学大纲90余门,规范了我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案、习题及考试方式等,为《财务会计》的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注重产、学、研,强调教、学、做。结题与正在进行的省、院级课题6,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2个、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2个、珠算与点钞实验室1个、ERP沙盘演练室1个、金融综合实训基地1个,实验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购买了会计相关的软件多套;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20个。  

   

4采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进行开放式和双向交流式教学,《财务会计》课程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现已具备较完整网上教学资料,从硬件建设看,各教师都配备了电脑,各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开通了宽带网,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财经系自行配备了两个网络教室,安装近200台配置先进的电脑。学院实验大楼共有机房16个,有1500台电脑教务处利用校园局域网络专门设置精品课程栏目。财经系有了自己的财务会计课程网站平台,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模拟考试、实习指导、相关网站、教案电子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案等教学资源已经挂在校园局域网上免费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与主讲教师联系提问,教师及时地回复解答。这种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满足了教学需求,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的兴趣。

 今后,财务会计作为本校本系一门重要课程,我们要发扬原来的优势,继往开来,坚持下去,要有创新,结合的企业用人机制,力争把本系的财务会计建设成为有本院特色的重点专业课程,力争在同类学院中脱颖而出,成为标兵课程。突出特色,培养真正适合珠三角各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打造华南地区会计专业品牌。

 

 

 

上一篇: 课程设计 下一篇: 课程作用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