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情况

教学队伍情况

来源:崔淑琴     发布时间:2015-03-22 23:39 浏览次数:416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一、人员构(含兼职教师)

出生

年月

职称

职业

资格证书

学科

专业

在课程教学中

承担的任务

崔淑琴

1964.10

副教授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级秘书证、秘书考证培训师资格证书、秘书速记资格培训师证书、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现当代文学、文秘

项目负责人、

课程规划组织、

主讲教师

 

1963.06

副教授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级秘书证、秘书考证培训师资格证书

艺学、文秘

主讲教师、

负责教学资源建设

 

1980.11

讲师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级秘书证、秘书考证培训师资格证书、秘书速记培训师资格证

现当代代文学、文秘

主讲教师、

教学资源建设

高美玲

1974.04

高级教师

高校教师资格证、中级秘书证

教育学、文秘

主讲教师

 

1981.10

讲师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级秘书证、秘书考证培训师资格证书、秘书速记培训师资格证

文秘、新闻学

主讲教师、

教学资源建设

曾文

1981.8

助教

 

历史教育学、档案管理

主讲教师

张习涛

1983.5

助教

秘书速记培训教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速记

实训教师、

在线答疑

谢盛华

1975.10

中教二级

秘书速记培训教师

哲学、心理学

实训教师、

在线答疑

李朝辉

1964.8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会计师ISO体系内审员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实践指导教师

王飞

1982.5

 

高级速录师资格

新闻、速记

课程实践指导教师

杨晓丹

19816

广东省企业培训协会认证讲师

国家企业培训师

管理学

课程实践指导教师

二、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本课程教学队伍共有11名成员,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教学经验和行业工作经验较丰富。

课程组负责人崔淑琴副教授现担任我院人文社科系主任,文秘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企业文档管理》精品课程的设计、规划、教学组织及授课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年份

获奖内容

2004年及2007

同志考评优秀,获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委员会第三届年会论文三等奖;

2007

在第七期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骨干研修班被评为“优秀学员”;

2008

荣获学院“优秀教师”、“教学优秀一等奖”、

2008

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优秀秘书教师”荣誉称号;

2009

中国秘书联盟、中国秘书论坛组委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秘书学科建设贡献奖”;

2009

学院“转变作风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优质服务示范岗”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06

“广东省首届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奖”。

近年来,课程组成员

ü  主编教材2本,

ü  出版专著3部,

ü  在全国核心及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

ü  参加系重点课程建设2门,

ü  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5项。

ü  多人多次获得年度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年度考核优秀、“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知识结构

该教学团队具有文艺学背景的教师1人,具有现当代文学背景的教师2人,具有新闻学背景的教师1人,具有管理学背景的教师3人。

2、教学队伍的职称结构

课程组专职教师中副教授职称2人,占25%;讲师3人,占37.5%

职称

人数

百分比

副教授

2

25%

 

3

37.5%

 

3

37.5%

3、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

在课程组11位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54.5%;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45.5%。“双师”素质师资比例为54.5%(其中:秘书职业资格考评员4人,高级秘书4人),崔淑琴副教授曾有政府机关工作经验。

学历/学位

人数

百分比

研究生/硕士

6

45.5%

本科/学士

5

54.5%

4、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

课程组35岁到46岁教师5人,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对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有较强的探索能力。

课程组25岁到30岁教师6人,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是在职研究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结构新、业务能力强,对学科的建设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

年龄

35岁以下

35-45

46-55

人数

6

3

2

比例

54.5%

28.1%

17.4%

5、教学队伍的学缘结构

序号

姓名

毕业院校

 

1

崔淑琴

新疆喀什师范学院

汉语语言文学

2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

3

 

湖南科技大学

汉语言文学

4

高美玲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

5

 

湖南科技大学

汉语言文学

6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学

7

张习涛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8

谢盛华

贵州大学

哲学

9

李朝辉

北京大学

国民经济管理

10

王飞

北京国际商务学院

新闻学

11

杨晓丹

广州大学

政治经济管理

 

序号

姓名

年限

学习、培训院校

1

崔淑琴

2010/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人员培训

2008/9-2009/1

中山大学访问学者

1993/7-1994/7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

李艇

2009/12

英国牛津大学访学

1999/9-2002/7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

1989/9-1990/7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3

黄伟

2007/3-2010/3

暨南大学新闻学在职硕士

4

戴璐

2007/3-2010/3

华南师范大学管理学在职硕士

5

高美玲

2004/3-2007/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课程组11名成员分别毕业于国内10所高等院校.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成员3人,具有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成员3人,具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背景成员1人,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成员1人,具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成员1人,具有哲学专业背景的1人,具有新闻学专业背景的1人。课程组成员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更新知识,所以,从目前来看,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互补性,能够满足该课程建设对复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

6、教学队伍的师资配置情况

课程主讲教师6人,实践指导教师5人。我院人文社科系为每个教学班(人数为40人左右)的课堂教学配备1名主讲教师和1名实操指导教师。课程教学的师生比为1:19,比例合理。

三、学改革与技术服务/培训

1、课程设计改革

 1)《企业文档管理》为人文社科系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保持课程建设的先进性,满足不同岗位人才所需,我们进行了课程设计改革:

为了体现“重专业课程学习,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高职教育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 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

(2)校企共建课程

本课程组与万方集团、珠岛宾馆、郎丰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编写教材《企业文档管理》,该教材现已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投入使用。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内容由上述企业专家与课程组教师共同拟定。

(3)实训内外结合,单一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

课堂教学有限,课程组老师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其它系部的档案整理工作;学生不仅参加本课程的实训,同时还进行为期1周的秘书综合实训活动。

以上课程设计改革,对学生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巩固及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的综合能力。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通过不断的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针对高职学生和本课程的特点,采用职业岗位的能力分析→虚拟特定企业→扮演岗位角色→分解工作任务→配置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总结评价→巩固提高→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手段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为上岗、就业锦上添花”为教学目标,坚持教学手段的创新,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

(1)理论教学实践化。

本课程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研活动,主动探索《企业文档管理》教学的新模式,把理论与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实践教学延伸到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之中,甚至延伸到专业实习活动之中。

(2)实训教学岗位化。

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旨在培养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即: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常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3)尽量为学生创造实习环境。

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企业、到机关、到所在院校的相关部门实习。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的交际水平明显提高,实习生、毕业生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组织多种形式的教研科研活动

课程组成员近五年独立发表教研科研论文40余篇;主编专业教材2部,出版专著3部,参编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专用教材2本,副主编教材2本,参编其他教材3本;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5项。

4、实行“过程性”教学评价

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正在尝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成绩的比重。

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应尽可能涵盖教学过程各环节,可以从学生的出勤状况、课堂表现(学生态度)、课后作业、课堂实训、比赛获奖、课外实践和职业考证等方面来进行量化考核。学期总成绩构成如下:

平时成绩

最高分值

期末成绩

最高分值

出勤状况

 5*

理论考试

25

平时表现

 5*

实训考试

30

课后作业

 5*

 

 

课堂实训

15*

 

 

岗位仿真实训

15

 

 

总分

100

(注:加*号的分值来源于过程性考核)

《企业文档管理》课程实施过程性考核方案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如下:

ü  健全了教学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ü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ü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ü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ü  提高了教学效果

5、本课题组近五年主持或参与的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崔淑琴:

1、主持的教研课题

序号

年份

教研主题

1

2006

参加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

2

2007

主持参加广东省科技厅课题“广东省科技平台(分中心)建设”;

3

2008

主持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古今中外经典戏剧动态教学模式研究”;

4

2006

参加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次开发”;

5

2007-2008

参加广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发展评析。

2、教学研究论文及教材

序号

论文及教材

出版社

月份

1

《雅俗相宜:广州四才女小品散文审美情趣探析》

时代文学杂志社

2009/4

2

《朝向故乡的深情抒写》

当代文坛

2009/5

3

《试论王鲁彦乡土小说中的经济意识》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1

4

《试谈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及成因》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

2006/2

5

《试析许地山小说的浪漫传奇色彩》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2

6

《试析茅盾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7

《张爱玲散文语言陌生化探析》

沧州师专学报

2006/3

8

主编《企业文档管理与实务教程》教材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

9

主编教材《人文艺术修养综合教程》

 

2008

10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漯河职业技术院学报

2008/2

11

《孟子“充实之谓美”新论》

时代文学

2009/11

12

《论嵇康的美学思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1

13

《论刘勰思想的复杂性与 〈文心雕龙〉内容的丰富性》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2

14

《刘勰“陆赋巧而碎乱”刍议》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

15

《试析孔子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影响深远的原因》;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

16

《王国维对中国诗歌形象理论的贡献》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

17

《论雪莱诗歌的思想艺术》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

18

《企业文书与档案管理》

暨南大学出版社主编

2008/12

19

《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

湘南学院学报

2006/3

20

《高职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教文汇

2007/4

21

《试析“V上”句式的句法语义特点》

安徽文学

2007/4

22

《浅析汉语中的外来词》

社科纵横

2007/1

23

《安娜与蘩漪形象共性研究》

安徽文学

2007/3

24

《论高职学生的职业语言训练》

吉林教育

2007/4

25

《上海知青---董庭晶》

吐鲁番

2009/2

26

《体验独特情感 抒写真我色彩——新课标作文个性化教学初探》

语文月刊

2005

6

27

《语文课怎样进行审美教育》

现代语文

2005

8

28

《巧用体例添亮点——谈考场话题作文体例创新》

作文评点报

200520

29

《美在这里觉醒》

广东基础教育研究

2006

6

30

《新课标下文学作品教学探索》

现代语文

2009

7

31

《谈林白散文语言的诗性美》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2

32

《谈高职院校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010/1

33

《试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5

34

《高灯低明》(专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独著

2008/6

35

《长河落日》(专著)

作家出版社独著

2009/10

36

《木仔飘香》(专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12

3、承担的技术服务项目

序号

年份

内容

1

2006年-今

主持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秘书考证培训

2

2007年-今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拓荒文学社团辅导及培训教师

3

2006年-今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辩论队辅导及培训教师

4

2003年-今

学院辩论队辅导及培训教师

5

2004年-今

学院礼仪队语言辅导及培训教师

6

2009年-今

中科专升本培训教师

四、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

1、制定并实施课程组青年师资培训规划

学院和系两级机构先后制定了师资培训规划及实施办法,明确了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组有3位教师作为首批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各类短期岗位培训、以老带新一对一跟踪指导,课程组“双师结构”已具雏型。

2、给中青年教师提供锻炼机会

中青年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通过参与教材编写、参加教学设计、进行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特别是全程参与《企业文档管理》课程的设计及其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教学计划的编写等,使其在教研、科研和教学一线得到了锻炼与成长。

3、组织参与教研活动

课程组成员每周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将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拿出来分享;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组织中青年教师深入调研,进行校际同行间的交流。经过这些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4、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课程组有3名成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其他一些老师都承担了相关学生社团的辅导工作,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使青年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教学。

5、参与教学的规范化建设

学院督导组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文件的规范化进行审核,定期听课评课,征求学生意见,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公开课,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企业文档管理》课程组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规范化建设中进步明显,教学质量测评日益提高。

6、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效果

课程组老师多次承担学院演讲比赛的培训工作,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教学资料,有效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课程组教师都具有“双师”证书;2名教师获得广东省首届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奖;2名教师分获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二届说课大赛二、三等奖;课题组6名教师多次获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主讲教师4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