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评估网站
您当前位置: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发布时间:2016-06-22 10:04 浏览次数:499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对构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输入条件、过程实施、输出结果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价。
对输入条件的评价,主要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条件的评价,由同类院校、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院校专家等的评价;学生就业率或者企业的认可度等,以定性方法为主。
对过程实施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学实施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由督导组、教研室组织各种形式听课(5次/学期);基本功大赛(1次/年);期末学生网上综合测评(1次/学期);教学实施监督,期初期中教学检查;督导组随机抽查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是否与大纲一致等。
对输出结果的评价体现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毕业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社团、家长评价;对部分学生采用跟踪调查法、访谈法、企业问卷调查法、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等。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评价机制、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教学成果进行科学评价。
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机制,即由以学校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向以学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的多元评价主体转变。学校评价侧重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条件等评价;毕业生评价侧重于对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合理性等方面的评价;顶岗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评价侧重于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综合评价。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组织机构,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及指标体系。
       建立常态稳定的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并对评价指标设置、评价方法与评价反馈信息处理给予适当调整,合理使用评价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建立毕业生终端评价机制,关注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综合表现,既要考虑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又要考虑用人单位、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终端评价,有效地促进学校科学配置教育教学要素,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成立评价组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由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委员会,学院教务处、专家委员会、合作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学生家长代表等组成。
建立常规稳定与随机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毕业生跟踪调查法——每年选取毕业生,采取分层抽样、分组抽样,选取不同层次毕业生,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及时跟踪,系学生就业办定期回访,按照评价的指标要求,对毕业生毕业发展动向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法——行业、企业、家长对毕业生的反馈,通过校园网络阶段、行业、企业召开的各种会议,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