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0-03-08 15:23 浏览次数:459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2009年版)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1.2 设计思路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总目标

2.2 课程具体目标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4. 实施建议

4.1 教案编写

4.2 教学建议

4.3 考核方式与标准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5教材编写与使用

5. 其它说明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

【适用专业】高职类院校会计及相关专业

1、             前言

1.1     课程的性质

管理会计是20世纪5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广泛应用数学及计算机计算技术,将会计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是与财务会计并重的两大分支领域之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及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学会运用会计及其它经营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产生与形成过程,了解管理会计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管理会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管理会计领域的新的发展。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第一大模块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部分,包括管理会计绪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以及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基础知识。第二大模块为管理会计基本职能部分,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存货控制,以及责任会计等管理会计职能。根据管理会计的内容设计课程标准如下:

管理会计内容的了解

管理会计重点内容总结

学习目标的确定

工作、学习内容

设计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情境)

评价体系

典型难、疑点分析

 《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思路

建议本课程课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时为54学时,计3个学分。

 

2、             课程目标

2.1、课程总目标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2.2、课程具体目标

1、知道管理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存在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习目的、体系结构、历史沿革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管理会计学科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2、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掌握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4、能够领会并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对经济过程的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含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的不同内容、特征及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运用所理解的概念、原理、方法进行实务操作。

领会——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完成管理会计实务操作,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课程内容及要求

参考课时

基本理论

(管理会计绪论)

知道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理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

2

基本理论

(成本性态分析)

理解成本的分类

领会成本性态分析

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基本理论

(变动成本法)

理解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概念和理论依据

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不同之处

领会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掌握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6

4

基本理论

(本量利分析)

掌握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基本假设、基本关系式和基本内容

领会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

掌握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

6

5

基本职能

(预测分析)

知道预测分析意义、一般程序,领会预测分析的基本方法

掌握销售预测

掌握成本预测

掌握利润预测

掌握资金需要量预测

4

6

基本职能

(短期经营决策)

理解短期经营决策常用的概念,掌握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领会生产决策

领会存货决策

理解定价决策

6

7

基本职能

(长期经营决策)

理解长期投资决策的程序和类型

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长期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

掌握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

领会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应用

8

8

基本职能

(全面预算)

理解全面预算的内容和编制程序

领会全面预算的编制

掌握预算编制的具体方法

4

9

基本职能

(成本控制)

知道成本控制的意义和原则,理解成本控制的内容和程序

领会标准成本制定

掌握成本差异分析

4

10

基本职能

(责任会计)

知道责任会计制度的含义,理解责任会计制度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掌握责任中心及其考核

掌握责任预算与责任报告

领会内部转移价格

4

复习、辅导

机动和考核

4

合计

54

 

4、   实施建议

4.1 教案编写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教学

单元

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要求

课时

基本理论

 

 管理会计绪论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案例引导、启发式提问、课堂讲授要点

 2

基本理论

 

 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的分类

成本性态分析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案例导出成本分类,归纳出要点,演练混合成本分解的数学模型。

实训:成本性态分析

 4

(其中讲授2、实训和小组讨论2

3

基本理论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概述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就财务会计中的实际成本问题启发提问,引出变动成本法;运用案例来分析营业利润变动规律;分小组安排实训(税前净利差额见算法)和讨论,点评。

6

(其中讲授4、实训和分组讨论2

4

基本理论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概述

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

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

举实例引出本量利概念,讲解基本关系式(数学模型)和基本内容;用一个完整实例进行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和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安排实训项目:本量利图的绘制。

6

(其中讲授4、实训和讨论2

5

基本职能

预测分析

预测分析概述

销售预测

成本预测

利润预测

资金需要量预测

运用教学案例诱导学生进入预测分析场景,实例分析销售、成本、利润及资金需要量预测。归纳出预测关键知识点。实训:德尔菲法在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4

(其中讲授2、实训2

6

基本职能

短期经营决策

短期经营决策概述

生产决策

存货决策

定价决策

教学案例12导出主题:短期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成本概念,实例讲解基本方法;运用案例分析生产、存货及定价决策,归纳知识点。实训: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决策的应用

6

(其中讲授、讨论4,实训2

7

基本职能

长期投资决策

长期投资决策概述

货币的时间价值

长期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

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

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应用

教学案例导出长期投资决策要点;运用实例讲解货币时间价值;用真实投资项目传授现金流量分析和评价方法。实训:东方公司微波炉生产线投资决策。

8

(其中讲授、习题4,实训、案例4)

8

基本职能

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概述

全面预算的编制

预算编制的其他方法

教学案例引出全面预算知识概貌;实例串讲全面预算的编制;简要介绍其他预算编制方法,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实训:编制全面预算。

4

(其中讲授2、实训、2

9

基本职能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概述

标准成本制定

成本差异分析

教学案例引出标准成本法,实例讲解如何制定标准成和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实训:计算并制定标准成本。

4

(其中讲授2、实训2

10

基本职能

责任中心

责任会计概述

责任中心及其考核

责任预算与责任报告

内部转移价格

教学案例引入责任会计知识要点,实例讲解责任中心、责任预算和责任报告;实训: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4

(其中讲解2、实训2

复习、辅导

2

机动和考核

4

合计

54

42教学建议

4.2.1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以多媒体、录像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4.2.2 应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2.3 应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通过练习、实训作业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2.4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格,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43考核方式与标准

4.3.1 、采用过程与模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课堂提问、实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4.3.2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4.3.3 、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4.3.4 、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进行评价:

序号

任务模块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

评价分值

基本理论

掌握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诊断式评价

形成性评价

40

基本职能

评价学生对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评五大职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这些职能解决企业经营中有关问题的实务技术操作能力。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60

合 计

100

说明:

1、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46的方式评分。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4.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4.4.2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的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4.3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4.4 利用ERP实训中心和会计全盘真账实训室,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5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建设是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学院应根据产学结合的要求,在广泛开展对国内外教材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选择必需、实用的内容,自编适用的教材,并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到教材中,保证教材更具实用性,更利于教学。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451教材应密切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体现真实工作环境,再现工作情景。

452 教材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实用性,要将管理会计学研究和改革的最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内容当中,使教材内容更贴近本专业的实际要求。

453 教材中的项目内容设计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

454 教材内容应呈现多种方式方法,体现先进性、通用性。

主教材:  【管理会计】孔德兰主编,大连出版社

参考教材:【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管理会计分册】罗伯特 F. 迈格斯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成本会计】(美)米切尔.马赫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企业会计制度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经济科学出版社

【管理会计教程】陈玉蒨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管理会计】曹惠民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管理会计】余绪缨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管理会计】于树彬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编写时间仓促,个别细节考虑不周,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微调。

 

 

项目

 

 

编写

 

2009 8  2 1

审核

 

   

审批

 

   

 

上一篇: 教学资源概述 下一篇: 授课计划书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