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专业定位与规划> 产品设计专业规划

产品设计专业规划

发布时间:2016-06-12 17:44 浏览次数:698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2016至2020年是我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轨道交通高职名校的决胜时期。科学制定 “十三五”期间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全面推动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品牌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一批具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专业,为我校成为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名校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将产品艺术设计向设计师与艺术行业领域培养人才,人才培养定位准确、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社会知名度高、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努力在分层次人才培养上力争达到校内示范。产品艺术设计类专业建成省内一流,在国家相关专业领域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

2 、分项目标

构建以具有“专业+”内涵的鲜明办学特色;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内涵,提升专业品牌,服务中国制造2025;重点建设若干专业,使之成为省级品牌专业;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大师,使专业形成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国际化视野,为人才培养打造高层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杰出人才培养;围绕江北新区和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地方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实现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3 、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人才培养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300人左右

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

1

省部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

3

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

30

创新人才培养

7

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

95%/力争5%

毕业生满意度

90%

用人单位满意度

90%

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数

10

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和6大人才高峰)的引进和培养

2

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

40%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100%

正高职称教师

新增1

省级以上教学名师

力争1

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新增2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4

行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2

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力争1

专业建设

专业群/专业(方向)数

2/8

省级/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群)

1/0

省级以上精品教材

2

主编国家和省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0/1

校企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8

省级以上实训基地

1

教学资源库

1

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

申请专利/获授权/转化数量

5/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技术专业中心

1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2

省级重点项目成果

2

培训规模

1500人次以上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专业课与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比例

20%

境外合作高校数量

2

聘请高水平外聘教师

1/

具有境外研修、培训经历的教师人数

5人以上

赴境外交流、学习、实习的学生人数

10人以上

 

五、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 专业建设

1 、争取校省品牌,获取建设资金

十三五期间“做精做强”创建设校内品牌特色专业。 准备“专业+轨道交通”:根据十三五期间珠三角的用人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为产品艺术 设计行业输送人才的准备。

2 、创新专业内涵,服务中国制造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艺术类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推行“智能电子产品+产品设计”,如:“产品设计+智能家具设计”、 “广告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动漫设计+动漫周边产品设计”,培养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要求,面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康体娱乐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可探索“产品设计+电子信息、自动化、网络、软件”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每年学生专利不少于10项,教师专利不少于20项,构建专业创新创意思维。

3 、树立专业标杆,寻求错位发展

各专业通过“十二五”期间专业调研工作,寻找各专业同类院校的建设标杆,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番禺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学习标杆,分析标杆院校培养特点,根据自身优势资源,寻求错位发展。

4 、探索专业交叉,服务江珠三角

探索“艺术+计算机”、“产品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的专业培养目标改革,用“互联网+”的思维,为传统专业注入新的活力,为珠三域经济的科技服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5 、凝练专业方向,抢跑同类院校

(1)明确专业方向

调整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面对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

(2)国际合作办学

探索“产品艺术设计设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

 

(二)人才培养

1 、优化培养方案,满足企业需求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分层分类的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各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中做到重视基础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层次分明、精练核心专业课程、重视交叉复合课程、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制定出具备适应性、科学性、前瞻性,体现学生层次特点,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 、杰出人才培养,助力创新创业

通过“专业孵化”、“竞赛选拔”、“梯队培养”、“升学衔接”、“就创业指导”五个阶段的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框架,制定各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校开始在学生中灌输学历层次更高、素质发展更全面发展理念,进行初期的“专业孵化”;二年级开始通过各种校内外专业“竞赛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组建“杰出人才班”根据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将施实杰出人才培养计划贯通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发创新创业课程4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不少于5项,并有90%以上的杰出人才班学生开展自主创业。

3、 大赛扩大影响,提升培养水平

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大赛,将竞赛作为检验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各专业每年参加省级以上竞赛不少于2项。学生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获奖不少于10项,争取取得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奖项的突破。与行业协会合作,与企业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大赛1场,扩大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校企协同育人,覆盖所有层面

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协同育人方式,校企双方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招生招工方式、经费保障、课程体系、实训安排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校企联袂结对组成育人成果共享的“朋友圈”,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专业的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并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改革

1 、探索学分置换,建设良好学风

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可由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进行置换;专业课程学分可由竞赛获奖、发明专利、科技项目等证书进行置换;选修课程学分可由职业技能证书等进行置换;毕业设计论文可由创业实践进行置换等等。鼓励学生开展课堂以外的创新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带动良好学风的建设。

2 、推动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课堂变成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十三五期间以2门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试点,各专业开展2门以上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四)教学资源建设

1 、依托产业发展,完善实训条件

(1)提升校内实训条件

将传统实训室改造成为适应“信息化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新型实训室。

(2)改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条件

争取创建产品艺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室1个,改变没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现状。改变现有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容量规模小的问题,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合作各共建实训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艺术类专业在原有引企入校的三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基础上,将教师创新工作室作为各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器,学生创业的公司同时也作为学生校内顶岗实习的基地。

2 、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教学资源

加大经费保障、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各专业建设不少于2门核心课程的有声课件、视频课程、微课、实训项目库、企业案例库、素材库。各专业正式出版教材1本以上,申报十三五规划教材1本,省级重点教材1本。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针对产品生产工艺部分不太容易理解的教学环节,制作仿真教学动画。

(五)师资队伍建设

1 、提升专业品牌,设大师工作室

以品牌专业建设为依托,在艺术类专业中建立一个 “设计大师工作室”,建立制度保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包括场所、设备在内的必要工作条件,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引进培养结合,提升师资力量

引进:品牌专业柔性引进教授名师1人,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1名,。

培养:依托品牌专业建设,设立专项培养基金,培养教授2名。

3 、鼓励职称转评,建设双师队伍

明确双师待遇标准,在各专业规模以上的合作企业中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要求各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鼓励参加与专业岗位对应的技术等级的转评,技术人员系列的转评要求必须有企业工作经历以及完成相关项目案例的证明,这就必然要求专业教师保持与企业的紧密关系,保证企业下现场的时间,打造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称名称

十二五期间(人)

十三五期间(人)

讲师+设计师

2

6 

4 、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与精品课程计划

加强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每年至少要申报一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和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在近三年,获取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五年内,获得省级精品课程一项,并获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至两项,使我系在教学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年度

教学团队建设

精品课程

获奖

2016

产品艺术设计教学团队

产品造型设计

 

2017

产品艺术设计教学团队

素描

 

2018

产品艺术设计教学团队

设计素描

 

2019

产品艺术设计教学团队

      家具设计

 

2020

产品艺术设计教学团队

设计色彩

 

5.培养青年教师,优化教学梯队

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搭建平台。除了传统的安排“老带新”一对一指导外,通过“骨干引路,示范带动”用教学骨干和名师的示范课引领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微博”开展与学生的教学互动;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等方法让青年教师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年必须完成1门课程课程建设,并将此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中。

6 、培训兼职教师,补充师资力量

规范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每学期组织不少于1次的集中培训,兼职教师参与横向纵向课题的申报,对于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兼职教师给予同等奖励,与企业合作两企业中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纳入兼职教师队伍考核。

(六)国际化视野

1 、联合跨国企业,建高层次平台

珠三角区发展规划中提到将引进世界100强软件知名企业入驻江北高新组团,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也有国际级广告传媒企业、境外景观设计企业入驻,联合跨国企业,建高层次校企合作平台,随跨国企业一同走出去。

2 、国际合作办学,引进优质资源

继续开展“产品艺术设计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多人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开展游学和学分互认工作,根本目的是将境外优质的教学资源留下来,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及教材,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实现国际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引进境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合作开发,建设适应本土需求、带有国际视野的教学资源建设,带动整个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3 、证照国际认证,加重就业砝码

鼓励学生考取软件,产品设计设计师资格证,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 ICAD )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七)创新创业教育

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进一步激发老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产品艺术设计学院拟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开展系列创新创业建设计划,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接政府的各项文化产业申报扶持项目。

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除了讲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还应当讲述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学生在顶岗实习时要深入体会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激励创新意识、民主平等意识等企业思想文化的精髓,逐步增强对的企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职业精神,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践行职业精神,把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动。

(八)管理水平提升

1 、强化目标管理,控制教学环节

强化教学目标管理,控制教学关键环节,改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检查、评比制度,根据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设计指标体系和确立指标内涵以及改进检查方式,发挥校、二级学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的调研、检查、诊断、指导的作用,调动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常规管理。

2 、完善二级质控,保障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立产品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修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反馈、质量改进的循环闭合的质量保证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保障和促进作用。

3、 编写年度报告,完善质量保障

(1)编写专业年度建设报告

根据年度数据平台数据,类比标杆专业年度建设情况,建立“专业年度报告制度”邀请专家诊断专业建设问题,为下一年度的工作改进提供指导性意见。

(2)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将毕业生就创业典型素材搜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推动所有毕业生的情况跟踪调查。

(九)实施保障

 1.明确思想,加强管理,统筹安排,增强学科发展活力

1.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解决好学科生态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与成长,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也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学科建设也是如此。努力为产品艺术设计 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在全系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诸多高校的发展历史都表明,学科的成长就是要有一批拥有梦想、敢于创新、敢于冲击高峰的宝贵人才。产品艺术设计的发展更需要建立起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团队,这就需要加大引进,培养人材的力度,以完善团队的建设;二是要有宽松和谐、自由的学术氛围。学术上要创新,必须给予创新者以宽松、和谐、充分的学术自由,让学者们在自由探索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形成新的理论,从而推进学科建设。

2.要不断加大投入,解决好发展条件问题

加强学科建设,投入是基础也是前提条件。一是需要获得学校在政策、资金、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协调;二是需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种渠道的专项投入;三也要节约开支,优化配置,集中财力搞学科建设;与此同时,还要优化管理,改进措施,让学院和专业的发展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创造和谐、安心、舒心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全体教师共同为“十三五”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