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学改革与管理>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

发布时间:2016-06-07 11:11 浏览次数:677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产学研结合

  依据制造业加工零件的工艺流程,借鉴“调研、设计、测试、实施、检查、评价”6个步骤,在教学中,可采用行动导向的“任务下达、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驱动4步教学法。  在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4步教学法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有效的利用行为驱动的“任务驱动4步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增长技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中,提高技能;让学生在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评价中,享受技能给他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四步教学法”真正实施过程中,认识数控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真正体现实践—理论教学一体化,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有效的进行创造性技能培养。  1. 实施流程  整个教学法实施中要贯彻企业产品设计的管理流程,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业产 品设计、制造实施流程。2.组织形式 

学生团队:该教学法是以团队的形式实施,学生2-3人为一个小组。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每班组2-3人,每组指定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安全指挥、相互分工、协调、监管、操作指挥,技术指导,工作进度,工检具的领用、发放、回收,总结及学生自评等工作。组长由小组人员轮流担任,使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 

教师团队:教师团队成员由双师型教师担任,人数根据学生多少而定,由一位老师负责主讲,其他成员分工负责各小组,一位老师负责6-8个组。 

3. 实施过程 1)任务下达 

老师下达工作任务,以任务单的形式下达给小组,在任务单中包含如下内容,任务名称,需要学时、专业、学期、姓名、班级等信息,同时包含任务的具体内容、任务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究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根据既定的项目任

任务驱动4步教学法    贯彻企业三按、 四检质量控制方法  任务下达, 分析:学习有关的知识,完成知识的准备,确定任务的工作流程、加工工艺和组织形式的过程。学生做出工作方案,填写工作计划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产品创意、草图、实施、工艺材料、功能、人机工程等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产品的几种不同方案进行比较,从而选出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案进行设计, 通过讨论,寻找学生在不同的设计方案比较、工艺流程确定过程中的创新点、创造点。在仿真模型制作程序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各自制定的方案的正确性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初步验证创新点的合理性,并适当改正,老师一方面引出问题,形成“台阶”,同时必须通过理论对创新点进行引证,逐步引导学生优化方案。并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增长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交往的能力。  (3)任务实施  完成设计创意的定型,这个过程指导学生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并提供明确的活动记录,包括设计思路、功能分析、市场分析、产品造型等,最终设计出仿真产品模型。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体会到从设计到加工,最后成为产品的喜悦,既保证了如设计创新的方法、对工业设计产品从概念到模拟成型的基本技能的落实与熟练,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材料、产品造型、材料要求、功能要求、消费人群分析等方面,在教师经验指导下寻找到一些创新思维方式。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进一步搞好实训的自信心、积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又为其今后上岗与社会“接轨”奠定了良好基础。  (4)任务评价  这个过程就是成果展示、学习评价。  主要是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成果及创新点等进行评价,同时结合产品特色、时间标准、人机环境和产品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衡量。既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引导、表扬学生的创新,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每一个任务完成后,根据过程监控记录情况,再根据产品设计的质量,给出学生过程考核成绩。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把握以能力(知识、技能和相应经验)培养为目标,以任务带动教学,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创设生产实践情景,在教师适时引导和推动下,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教师在整个课程中,起教学过程的“导航”作用,扶持、推动和矫正具体环节,起“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创造、探究和发展,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从而认识“一般规律”,达到内化知识、技能和经验,既增加学生创造性的机遇,培养了创造力,又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的目的。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