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学改革与管理>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6-06-07 11:13 浏览次数:428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产品设计造型专业课程体系以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工业设计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基本能力和能力分解表,可将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分为五个课程群,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1)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群。包括设计素描、色彩设计和造型基础(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门课程,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解决造型观念问题。(2)工业设计表达课程群。包括平面设计表达(设计速写与表现技法)、工程制图、摄影技术与应用、模型制作和综合设计表达等课程,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表达技能,学会如何组合资源为表达目的服务。(3)工业设计工程课程群。包括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工业设计机械基础、金工实习等课程,目的是解决基本科学原理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的问题。(4)工业设计理论课程群。包括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史和设计心理学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设计理论和工业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程序。(5)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群。包括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等课程。按照课程目的,应当把这些课程归入其他课程群中,但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将其独立出来。    组织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将这五个课程群合理安排在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而不使每个课程群孤立呢?在课程教学当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为保证教学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从新生入学开始(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每个学期或者每个学年构建以几个基础课程围绕一个课程设计组成的课程循环(暂称为“课程环”),在每个课程环内建成相互支撑的小系统,重点解决一个层次的设计问题。课程环从低级到高级呈螺旋式上升,不同课程环之间的课程保留一定的重复内容。这种方式将三年的总课程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对完整的小系统,学生读完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就能获得解决该层次设计问题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和能力。以2011工业设计教学计划为例,   大一第一学期的《工程制图》与第二学期的《CAD辅助设计》两门课程围绕第二学期的《制图CAD测绘》课程设计构成一个课程循环,解决机械零件图纸绘制等问题;   大一第一学期的《平面构成》与第二学期的《色彩构成》、《字体与标志设计》和第三学期的《视觉传达设计》等课程围绕《VI课堂设计》形成一个课程循环;   《CAD制图测绘》课程循环与第四学期的《工业设计机械基础》等课程围绕《机械产品设计》形成一个课程循环;第五学期的《产品造型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的一个总结,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工程制图、构成基础   2.autocad、测绘(实训) 3.视觉传达设计    vi课堂设计(实训)  4.工业设计机械基础   产品设计(实训) 5.产品造型设计

上一篇: 教学管理 下一篇: 实践教学体系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