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评估网站
您当前位置: 教学改革与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发布时间:2016-06-28 16:33 浏览次数:250    
字体大小 默认
  • 默认
  • 13pt
  • 14pt
  • 15pt
  • 16pt
  • 17pt
  • 18pt
  • 19pt
  • 20pt
  • 21pt
  • 22pt
  • 23pt
  • 24pt
  • 25pt
字体颜色

默认

  • 默认
背景颜色

默认

  • 默认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汽车服务行业特点,构建项目驱动、角色渐变、能力递增2-3-1架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 “工学交替”、“产品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做合一;依托校内生产服务性教学工厂,实现生产与学习合一;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实现顶岗与就业合一。根据区域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以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以互惠共赢为基础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到2018年,合作企业达15—30家,其中深度合作企业超过5家。

(二)教学方法改革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选用合适的项目载体,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过程贯穿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术的应用性,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让学生通过体会汽车专业技术应用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变为教学的主体。

(三)考核方法改革

减少理论考核的难度、深度及比重,增加实操考核类型,提高实操性考核的比重,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对于能够与岗位职业资格对接的课程参考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办法,对于愿意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实行以证代考;依据课程目标与性质采用项目考核方式,以学生完成项目(作品)及报告质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工学结合课程采用评价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专业技术、安全操作、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操作成功!此窗口3秒钟后自动关闭!
立即关闭